首页 > 自然资源 > 动物资源

“鹬蚌相争”的鹬,原来长这样!

发布时间:2022-07-29 11:15 来源:木林子管理局 作者:曾恒 编辑:覃进之

大家都知道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这句俗语,可真正见过鹬鸟的人却不算多。“鹬蚌相争中的“鹬”,在现代学术界较被认可的推断为:丘鹬(yù)。是一种中小型涉水禽鸟。丘鹬体长35厘米,是一种涉禽。体型肥胖,腿短,嘴长且直。与沙锥相比体型较大,头顶及颈背具斑纹。起飞时振翅嗖嗖作响。占域飞行缓慢,于树顶高度起飞时嘴朝下。飞行看似笨重,翅较宽。栖息于阴暗潮湿、林下植物发达、落叶层较厚的阔叶林和混交林中,有时也见于林间沼泽、湿草地和林缘灌丛地带。

丘鹬  杨秀碧 摄

丘鹬 (网络图片)

夜行性的森林鸟,白天隐蔽,伏于地面,夜晚飞至开阔地进食。主要以鞘翅目、双翅目、鳞翅目昆虫、昆虫幼虫、蚯蚓、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,有时也食植物根浆果和种子。

丘鹬在中国主要为冬候鸟,部分夏候鸟。春季最早于3月末4月初迁到东北长白山,秋季于9月初至10月末南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