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2022年,那场初雪,像是一个未打招呼的客人贸然到访,一夜寒风过后,天地便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。对于鄂西南山区的人来说,雪并不陌生,但要在雪地中漫步,也得靠天公作美,机会并不多。早起草草穿戴完毕,飞奔下楼在庭院中踩出两行足迹,用手感受雪花的温度,童年的记忆也开始隐隐浮现,欣喜的感觉还是一样,但已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在雪地里撒欢,这或许也是成年的代价吧。踱步到气象监测站旁,不经意向植物园一瞥,一抹嫣红在白和绿的映衬下格外醒目,走进细看,原来是园中两株茶梅开花了。
傲立枝头
根据《中国植物志》记载,茶梅(学名:Camellia sasanqua Thunb.)是山茶科、山茶属小乔木,因叶似茶,花如梅而得名。嫩枝有毛,叶革质,椭圆形,上面发亮,下面褐绿色,网脉不显著;边缘有细锯齿,叶柄稍被残毛。花大小不一,苞片及萼片被柔毛;花瓣阔倒卵形,雄蕊离生,子房被茸毛,蒴果球形,种子褐色,无毛。
竞艳
《看似茶花又似梅》研究茶梅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,自宋代始,茶梅已普遍栽培。南宋陈景沂《全芳备祖》记载 :“浅为玉茗深都胜,大日山茶小海红,名誉漫多朋援少,年年身在雪霜中。”所述的“海红”即指茶梅。同时也出现了描写茶梅的诗词,宋代刘仕亨《咏茶梅花》写了茶梅优雅的形象和超逸的气韵:“小院犹寒未暖时,海红花发暮迟迟,半深半浅东风里,好是徐熙带雪枝。”明代画家陈道复《茶梅》写了茶梅的小巧玲珑:“花开春雪中,态较山茶小。老圃谓茶梅,命名亦端好。”明代高濂《梅花令•茶梅》不仅写了茶梅花的淡粉、微红色,而且写了花形与梅花相似:“花却是,与梅浑”。
总是低调面对含苞待放者
冬季原本是萧条的季节,对于多数植物来说,由于气温降低,光照时间变短,植物内部的酶活力下降,导致植物生命代谢活动降低,表现为树叶脱落、生长缓慢等,但茶梅恰恰相反,如梅花一般“凌寒独自开”,犹如生活中的逆行者一般,敢于在恶劣的环境中,展现出不“随大流”的勇气,精神尤为可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