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檗(学名: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.)(名医别录)别称:檗木(神农本草经)、黄檗木(本草纲目)、黄波椤树、黄柏。是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,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。
形态特征
树高10-20米,大树高达30米,胸径1米。枝扩展,成年树的树皮有厚木栓层,浅灰或灰褐色,深沟状或不规则网状开裂,内皮薄,鲜黄色,味苦,粘质,小枝暗紫红色,无毛。
生长环境
主要分布区位于寒温带针叶林区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。为湿润型季风气候,冬夏温差大,冬季长而寒冷,极端最低温约-40℃,夏季较热,年降水量400-800毫米。为阳性树种,根系发达,萌发能力较强,能在空旷地更新,而林冠下更新不良。
保护现状
渐危种。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,是中国的珍贵药材树种。由于过度采伐,资源越来越少,很易陷入濒危状态。由于国家保护部分地区的黄檗的数量开始增加,不过多数是不到十年的小树。
资源情况
散生在木林子保护区内河谷及山地中下部的阔叶林或红松、云杉针阔叶混交林中。在鹤峰县还有“钱在黄柏树里,不苦不得来”的说法。